欢迎访问江西省企联网 http://www.jxqlw.org/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企联概况 新闻动态 企业文化 劳动关系 创新成果 职业经理人 领导讲话 政策法规 在线咨询
创新成果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新成果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
信息来源:省企联 作者:尹继东 严红 艾晓玉 发布时间:2015年2月3日 浏览:5983 次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分析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尹继东 严红 艾晓玉

 

 

[摘  要]在2014江西制造业50强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对江西制造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策应中央重大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程度等提升江西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2014 江西制造业50强 科技协同创新 竞争力提升

[作者简介]尹继东(1952-),男,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区

域与产业经济管理;

严红(1981-),女,南昌大学2014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江西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力资源管理;

艾晓玉(1979-),女,南昌大学2012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力资源管理。

制造业是江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营业总收入为6148.22亿元,占当年江西GDP的42.88%,是江西经济的主要带动力量。制造业50强入门门槛是14.22亿元,其中名列前6位的企业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第74名)、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第288名)、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310名)、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319名)、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第321名)、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353名);排名第一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自2013年成为江西史上首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后,今年排名又向前移33位,名列第381位。

一、50强企业的经营规模分析

1.营业收入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6148.2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1.84%,占当年全省GDP的42.88%;营业收入前三名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945.24亿元)、江铃汽车集团公司(404.87亿元)、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3.31亿元)。

2.资产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资产总额为4096.62亿元,较上年增加7.62%。资产总额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112.43亿元)、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57.34亿元)、江铃汽车集团公司(341.72亿元)。

3.利润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利润总额为175.07亿元,较上年增长2.78%。利润排前三名的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27.95亿元)、江铃汽车集团公司(24.07亿元)、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1.54亿元)。

4.纳税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纳税总额为350.07亿元,较上年增加10.87%。纳税总额排前三名的分别是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8.49亿元)、江西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南昌卷烟厂(60.43亿元)、江西铜业集团公司(48.87亿元)。

5.就业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从业人数总计30.37万人,就业人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正邦集团有限公司(30186人)、江铃汽车集团公司(29375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28334人)。

二、50强企业的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主要反映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结构[],研究以10家企业为一组,根据营业收入排名将制造业50强分为五组,然后计算每组的各项经济指标占50强相应指标的比重作为集中度的指标值。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西制造业50强中前10名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3%,资产占比46%,利润占比18%,纳税占比19%,从业人数占比25%;前十名的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纳税、从业人数分别是最后十名的27.93倍、10.82倍、 1.35 倍、2.71 倍和4.99倍。数据显示制造业5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集中度非常高,说明上榜企业规模差距非常明显;然而利润、纳税、从业人数集中度相对较低,表明50强企业中排名靠后的企业经营状态活跃,盈利状况更佳,尤其是第21-30名的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仅为7%,资产占比17%,但是利润占比为28%,纳税占比达53%,说明这一层次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佳,纳税贡献最大,见表1:

表1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集中度分析

分组

营业收入

资产总额

利润总额

纳税总额

从业人数

合计
亿元

占50强比(%)

合计
亿元

占50强比(%)

合计
亿元

占50强比(%)

合计
亿元

占50强比(%)

合计
亿元

占50强比(%)

第1-10名

4461.26

72.56

1866.06

45.55

31.35

17.91

66.05

18.87

7.74

25.49

第11-20名

841.10

13.68

1025.58

25.03

42.35

24.19

59.40

16.97

11.17

36.77

第21-30名

417.36

6.79

704.13

17.19

49.17

28.08

186.24

53.20

7.16

23.58

第31-40名

268.78

4.37

328.34

8.01

29.06

16.60

14.04

4.01

2.75

9.05

第41-50名

159.73

2.60

172.51

4.21

23.16

13.23

24.33

6.95

1.55

5.11

三、50强企业的成长性分析

1.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中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有40家,其中增长率为50%-100%的企业4家,30%-50%的9家,10%-30%的21家,0-10%的6家。营业收入增长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67.58%)、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67.30%)、全南晶环科技有限公司(62.88%),见图1:

 

图1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2.资产增长情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中资产总额实现增长的企业有35家,其中增长率为50%-100%的3家,30%-50%的5家,10%-30%的19家,0-10%的8家。资产增长率排前三的分别是江西挪宝电器有限公司(92.78%)、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64.63%)、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司(60.98%),见图2:

 

图2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资产增长情况

3.利润增长情况

2014制造业50强中盈利的企业有46家,亏损的4家;利润实现增长的有40家,其中增长率为500%以上的1家,100%-500%的9家,50%-100%的9家,10%-50%的11家,0-10%的10家,利润增长率排前三的分别是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676.86%)、全南晶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84.74%)、江西赣州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336.16%),见图3: 

 

图3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利润增长情况

净资产利润率是公司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2014制造业50强净资产利润率平均数为9.96%;净资产利润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全南晶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69.77%)、江西挪宝电器有限公司(138.65%)、江西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113.05%)。

4.纳税增长情况

2014制造业50强纳税实现增长的有33家,其中增长率为100%以上的企业1家,50%-100%的9家,10%-50%的21家,0-10%的2家,纳税增长率排前三的分别是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4034.41%)、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82.10%)、志高空调(九江)有限公司(77.76%),见图4:

 

图4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纳税增长情况

5.研发费用情况

2014制造业50强有43家企业投入了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排前三的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24.57亿元)、江铃汽车集团公司(9.89亿元)、晶科能源有限公司(4.35亿元);研发费增长率前三名分别是江西新金叶实业有限公司(675%)、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73.58%)、江西美庐乳业集团有限公司(118.0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名列前三的分别是泰豪集团有限公司(6.21%)、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87%)、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79%)。国际上通行的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5%为临界值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研发型企业,当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高于5%,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当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1%,则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临界值[]。以此为标准,江西制造业50强仅有泰豪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达6.15%,高于5%的临界值,25家企业研发投入比小于1%。

四、50强企业的运营情况分析

1.资产周转率情况

资产周转率代表每单位资产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2014制造业50强平均资产周转率为1.5倍,资产周转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8.29倍)、江西深傲服装有限公司(7.93倍)、全南晶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10倍)。

2.人力资源利用情况

劳动生产率表示每名员工平均创造的营业收入,反映企业活劳动的利用效率,2014江西制造业50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2万元/人.年,其中劳动生产率排前三的分别是红旗集团江西铜业有限公司(1580万元/人.年)、江西挪宝电器有限公司(1248万元/人.年)、江西金汇铜业有限公司(951万元/人.年)。

3.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情况

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由每万元资产对劳动力的吸纳人数来体现,即从业人数/总资产(人/万元)。制造业50强吸纳就业能力平均数为0.0074人/万元,吸纳就业能力最高的三家企业分别是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92人/万元)、正邦集团有限公司(0.039人/万元)、江西回圆服饰有限公司(0.037人/万元);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分别是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0.0016人/万元)、江西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南昌卷烟厂(0.0019人/万元)、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0.0025人/万元)。江西制造业50强就业吸纳能力总体较高,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促进就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就业吸纳能力高,意味着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自动化工艺的程度相对较低。

五、50强企业的结构分析

1.区域分布状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昌和赣州两地企业数占了50%,而萍乡、吉安则无一上榜,见表2:

表2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地区分布情况

地市

企业数

营业收入(亿元)

利润
(亿元)

纳税总额
(亿元)

资产
(亿元)

从业人数(人)

南昌市

16

2593.80

85.80

237.50

1622.50

167162

赣州市

9

248.00

22.40

21.70

156.40

14762

九江市

7

255.20

24.60

5.60

98.40

10205

上饶市

6

353.00

10.00

11.40

172.00

19474

鹰潭市

4

2012.80

31.30

50.00

1131.70

30940

新余市

4

443.40

-4.90

12.40

655.10

38778

景德镇

2

174.00

2.10

6.20

209.10

16086

抚州市

1

30.30

0.80

2.60

16.10

750

宜春市

1

37.70

3.00

2.70

35.30

5547

2.产业结构状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8个行业,但营业收入排名前六的行业营业收入占50强总营业收入的85.42%,而其中金属冶炼加工业营业收入占到了50强营业收入的56.45%,超过“半壁江山”。产业结构较单一,分布不均衡,产业层次低,多为资源依赖型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见表3:

表3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行业分布

名次

行业

企业数

营业收入占比(%)

资产占比(%)

利润

占比(%)

纳税总额占比(%)

从业人数占比(%)

1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4

43.01

36.67

32.47

22.40

19.88

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

13.44

18.38

3.88

8.12

18.16

3

农副食品加工业

2

11.93

3.42

7.49

1.20

13.24

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

7.44

11.93

14.72

9.24

13.62

5

烟草制品业

3

5.05

5.15

14.82

44.92

2.53

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

4.54

8.31

-0.63

3.89

9.94

7

医药制造业

3

2.79

2.24

7.00

4.82

5.99

8

通用设备制造业

3

2.27

2.03

5.29

0.82

2.67

9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

1.74

3.55

-0.23

1.22

3.28

1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1.51

1.31

4.35

0.59

2.33

11

纺织服装业

3

1.37

0.57

4.20

0.46

1.69

12

金属制品业

2

1.29

1.22

1.31

0.38

0.77

13

专用设备制造业

1

0.99

2.33

1.40

0.60

1.89

1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

0.87

0.32

1.76

0.23

0.80

1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

0.65

0.81

0.30

0.19

0.85

16

仪器仪表制造业

1

0.50

0.45

-0.31

0.07

1.70

17

化学纤维制造业

1

0.33

0.78

0.87

0.22

0.26

18

其他制造业

1

0.26

0.51

1.31

0.64

0.39

3.所有制结构状况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中国有企业数为16家,民营企业有32家,外资企业2家。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数的2倍,展现了江西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尽管在数量上较多,但国有企业经济总量依然占有较绝对优势:资产占比达65.14%,营业收入占比为62.14%,纳税占比达79.33%,是纳税贡献的主体。外资企业尽管数量少,但0.73%的营业收入却创造了3.03%的利润,说明外资企业经营效益较好。

表4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所有制结构情况

企业性质

企业数量占比(%)

资产占比(%)

营业收入

占比(%)

利润占比(%)

纳税占比(%)

从业人数

占比(%)

国有企业

32

65.14

62.14

54.36

79.33

51.50

民营企业

64

33.98

37.13

42.61

20.43

48.17

外资企业

4

0.88

0.73

3.03

0.25

0.33

六、50强企业的国际化情况分析

2014江西制造业50强拥有海外收入的企业有11家,海外收入排前三的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87.25亿元)、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75.28亿元)、晶科能源有限公司(31.26亿元)。海外收入增长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660.78%)、江西铜业集团公司(272.77%)、泰豪集团有限公司(70.93%);拥有海外收入的企业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平均为8%,其中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名列前三的分别是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公司(98%)、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25.83%)、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41%);仅有4家企业拥有海外资产,它们的海外资产及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分别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6.83亿元,1.51%)、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3.45亿元,5.43%)、诚志股份有限公司(1.11亿元,3.35%)、江铃汽车集团(0.7亿元,0.2%);有5家企业拥有海外员工,其中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拥有海外员工400人,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海外员工390人。

七、江西制造业50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江西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50强在全省工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0强企业做大做强对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须大力提升50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江西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一)加强科技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要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江西科技创新水平受经济实力、人力资本等约束,科技创新实力不强,反映在工业企业中科技含量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市场竞争力受掣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贡献度

从江西2014制造业50强中上报了研发费用的43家企业来看,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25%,远低于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比。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攻关;加大对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科技创新效益。

2.建立各方协同、上下联动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当今时代是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高效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并越来越有赖于科技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够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风险、获得规模经济,利于维系企业合作关系[]。为此要加大产学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节省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作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整个行业发展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同时转变旧有的“重研发、轻车间”模式,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

3.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科技创新领头羊

日本、韩国、芬兰等后发的创新型国家实践表明,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不断做大做强,是推动一个产业技术进步乃至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做法[]。各地要选择发展条件好、行业前景广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龙头企业进行行业高端前沿技术研究,通过收购兼并,做大做精做强,使其成为带动和促进区域产业和经济转型的示范企业,提升产业群的整体竞争实力。

4.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方面要加强培养创新人才,柔性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一批优秀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来赣投资创业,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同时要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鼓励创新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使技术人才科研工作同生产和创新实践紧密对接;另一方面,先进的制造业离不开优秀的产业工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在企业内部,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企业文化。

(二)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内国际竞争力

1.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加工制造的智能化升级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要将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提高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度,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籍着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高制造业50强的市场竞争力。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产业结构看,江西制造业50强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层次低,多为资源依赖型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自然资源日益枯竭,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摆脱技术低端锁定困局成为当务之急。产业链分成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五个环节,可以努力向两端延伸,摆脱原有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企业未来的竞争力[]。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策应中央重大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程度

2013年央央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江西是两大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区域,不论是前期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还是互联互通之后的货物流、信息流、贸易流都为江西的开放开发带来巨大的机遇。要抢抓两大战略建设机遇,江西要先行做好发展环境的优化工作,创造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加强地方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抓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开发程度。

(三)优势整合,推进区域制造业均衡发展

江西制造业与沿海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显著,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业,打造江西制造业品牌,为江西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1.省内协同,推进各地区制造业均衡发展

各地区要在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产业现状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等的基础上选准支柱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配套,发展地区特色工业;同时各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按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讲实效的招商。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要引导企业兼并整合,大企业凭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等优势,迅速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发挥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政府要给予税收、土地、政策等优惠政策,降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因素;改善区域内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园区合作创设飞地经济,引进企业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在产业承接过程中,要避免企业的低级搬迁,尤其是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的落后产业转移,严格产业承接政策,防止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充分用好用足江西紧临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开放型经济力度,承接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江西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传统的微笑曲线表明,研发设计和产品营销位于附加值的高端,而加工装备环节位于附加值的底端,江西制造业要摆脱低脱价值链锁定状态,必须走品牌建设之路,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提升江西制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另一方面,加强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借助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或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提高江西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品牌形象[6]

参考文献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2011上海、重庆两市百强企业的对比分析报告[J].上海企业,201112):45-49

[]湖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2013湖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M].湖南省人民出版社,201361

[]马伟,王庆金.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7):106-111

[]进一步增强浙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EB/OL].http://www.zj

kjt.gov.cn/news/node11/detail110408/2013/110408_47220.htm

[5]段姗,蒋泰维等.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评价研究——浙江省、11个设区市及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5):87-96

[6]周丽,范德成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3(1):50-52

 

打印】   【关闭

江西企联-江西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家协会官方网站

维护电话:0791-86351537 版权所有 © 2007-2011 江西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家协会 赣ICP备11007887号
地址:江西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北二路100号 邮政编码:330046 技术支持:新派南昌网站建设